明朝在河南分封的藩王都有谁?

有明一代在河南共分封了十一位藩王,河南成为明代藩王分封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有开封府的周王,徽王,南阳府的唐王、卫辉府的汝王、潞王,河南府的福王,伊王、汝宁府的秀王,崇王。其中怀庆府的卫王虽封但是未就藩。


明朝的河南省一共有八个府和一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汝州直隶州。到了明朝后期,河南一省就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伊王(伊国嘉靖年间除国)福王、彰德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徽国嘉靖年间除国)、卫辉潞王。也就是说,河南一省除了归德府和汝州直隶州以外,每个府都有藩王。他们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关系吞并土地加上天灾连连,河南的人民们苦不堪言。

河南这个地方地处中原,因为黄河流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聚天下之中,汇集各地物产,所以明朝很多得宠的皇子封底就安排在这,共有7名藩王就藩河南,河南的藩王中最出名的就数福王朱常洵和周王朱恭枵,福王是万历三子,十分得宠,万历为了他还和百官 有一场国本之争就是想废弃大儿子立这个三儿子为太子,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这个事件前后历经十余年,最终以万历的失败告终,万历也因此心灰意冷,从此不再上朝。万历随后让福王就藩可以说当时最富有的洛阳地区,洛阳是古都,不管是地理位置还只政治地位都高于其他藩王,并上次良田万顷,甚至都覆盖了其他藩王的领土,为此万历甚至扩编的洛阳的边境,福王也是任性,还要求将巴蜀的盐税收入赏赐给他,万历也答应了,随后福王要求将淮水的盐税给他也都答应了,福王王府金碧辉煌,远超皇宫,可以说富可敌国,当时的将是都好说皇帝把天下财富都赏赐给福王,却让他们为国家拼命,是十分不公平的,这也为日后福王的悲惨下场埋下伏笔。

李自成初入河南本无人跟随,但是河南被宗室们压迫得太惨了,李自成一句免赋税,分土地,瞬间聚拢数万流民,于是逐渐成为一方势力,并攻打洛阳,但是有人给福王提意见说你把财产拿出来赏赐给那些悲惨的农民们,他们会感恩的,福王不听,随后洛阳城被破,福王急忙逃走依然被抓获,历史上甚至有李自成亲自烹煮福王的传说,可见百姓有多疼恨他。和福王相比周王就聪明和有远见很多。

周王

周王府是朱橚的封地,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开封(今开封),为周王。周藩存在二百多年,共经历了十一世,共有十一位周王。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陷开封府,开封府遭黄河水漫灌,末代周王朱恭枵率宫妃诸王在雨中露栖数日,后居彰德府,不久薨,周藩至此终结。

周王朱恭枵就坚决不愿意做起义军的“仓库保管员”,而且与其他藩王临死前拼命挥霍不同,这位周王非常清楚钱应该花在刀刃上。正是他的出资出力,让一生攻打名藩大镇无数的李自成在开封城下屡遭挫折。

徽王

徽王府是徽王朱见沛的封地,他是明英宗第九子。成化二年(1466)封,成化十七年(1481)就藩钧州(今禹州)。正德元年薨,儿子徽简王朱祐檯嗣,嘉靖四年薨。徽恭王朱厚爝嗣,嘉靖二十九年薨。子浦城王朱埨嗣,朱埨嗣做过很多不法之事。于是被废为庶人,禁锢在高墙之中,后来自缢,国除。

唐王

唐王府,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封地南阳府(今南阳)。永乐六年(1408)就藩,永乐十三年(1415),唐定王薨。子靖王朱琼烃嗣位,宣德元年(1426)薨,无子,弟唐宪王琼炟嗣位,后陆续经历了十王。崇祯十四年(1641),闯王李自成攻陷南阳,杀害唐王朱聿镆。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放出朱聿键。不久朱聿键被郑鸿逵等人奉入闽,立于福州,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1646年清兵攻陷天兴府,聿键死于福州。

伊王

伊王府,伊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朱的封号,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封,封地为洛阳,永乐六年(1408)就藩洛阳。永乐十二年(1414)薨。历代伊王都昏庸,嘉靖四十三年(1564),因荒淫革其王位,削其世封。

福王

福王府,福王朱常洵,神宗皇帝第三子,郑贵妃所生,因此朱常洵异常受到神宗的喜爱,并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被封为福王,封地洛阳。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洛阳城,福王常洵藏匿于迎恩寺,被农民军发现,遇害。王妃携世子朱由崧逃往怀庆府。明朝灭亡后,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弘光政权。而朱由崧生性暗弱,整日沉溺酒色。顺治二年(1645),弘光政权结束,福藩结束。

赵王

赵王府,赵简王朱高燧,明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分封为赵王,洪熙元年(1425)就藩彰德府(今安阳河北一部)。宣德六年(1432)薨。共历任10位赵王,崇祯十七年(1644),彰德被攻陷,赵王被捉,赵藩结束。

郑王

郑王府,郑王朱瞻埈,明仁宗第二子。永乐二十二年封(1424)。宣德四年(1429),郑王就藩凤翔府,正统八年(1443)诏迁怀庆府(沁阳),第二年就藩。成化二年(1466)薨。后有郑简王朱祁锳、郑康王朱祐枔、郑懿王朱祐檡、郑恭王朱厚烷、郑王朱载玺、郑王朱翊钟。朱翊钟因罪国除,郑藩结束。

卫王

卫王朱瞻埏,仁宗第十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于怀庆府。自幼体弱多病,宣宗常爱之,未就藩。卫王以贤德闻名。正统三年(1438)薨。无子,封除。

潞王

潞简王朱翊鏐,明穆宗第四子,隆庆二年(1568)生,四岁封为亲王。万历十七年(1589)就藩卫辉府(今卫辉市)。朱翊鏐是神宗同母胞弟。万历四十二年(1614)薨。 世子朱常淓嗣位。崇祯时,起义四起,常淓曾上言朝廷应及早镇压,但当时诸藩王中能急国难者,只有周藩和潞藩而已。李自成军侵袭中原,潞王常淓逃往杭州,后投降于清。

汝王

汝安王朱祐梈,宪宗第十一子。弘治十四年(1501)就藩卫辉。嘉靖二十年(1541)薨。无子,封除。

秀王

秀怀王朱见澍,英宗第五子。天顺元年(1457)封,成化六年(1470)就藩汝宁(今汝南)。成化八年(1472)薨,无子,封除。

崇王

崇简王朱见泽,英宗第六子。天顺元年(1457)封。成化十年(1474)就藩汝宁(今汝南),故秀邸也。成化十八年(1482)薨,子崇靖王朱祐樒嗣,正德六年(1511)薨。子崇恭王朱厚燿嗣,嘉靖十六年(1537)薨。子崇庄王朱载境嗣,嘉靖三十六年(1557)薨。子崇端王朱翊爵嗣,万历三十八年(1610)薨。孙朱由樻嗣。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陷汝宁,杀之于泌阳城。

河南是明代的宗藩大省,先后有十一王分封于此,整个明王朝受封亲王、就藩建国者五十人,河南就占到了五分之一。有“中州之地半入藩府“之称。

 虽然河南不算藩王最多的地区(湖广省明末的藩王数量比河南还要多,共有八名藩王),但却是全国藩王最集中的地区。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明朝湖广省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地域面积远比河南省大得多,是全国地域面积最大的省,藩王分布也没有河南省这么集中。

那么,河南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大明藩王集中扎堆于此呢?

真香!河南原来这么好

对于明朝的河南,吸引藩王最重要的两大原因就是物产丰饶和离北京近。

物产丰饶:分封藩王第一个要素就是藩王的封地要物产丰饶。田地,生活物资,粮饷等等都要充分保障藩王对其奢侈生活的追求。就算是不太富裕的封地,也要供应得起藩王的俸禄发放。

大明两京十三省南北直隶由于分别为经济政治中心,特别是南直隶。因为自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第二国都存在,六部督察院等中央政府机构一应俱全。控制了南直隶就相当于控制了南方,并且很容易掐断南方对北京的物资供应,要是有分封到这里的藩王动了造反念头,那还了得(宁王朱宸濠造反顺江直取安庆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因此,富饶的南直隶和浙江是绝对禁止藩王分封在此地的。


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省作为古代传统的蛮夷之地,不仅山地多,耕地少,还有大量的未开化的少数民族集居地,朝廷能正常控制这些地区就算不错了,那些娇生惯养的藩王哪里愿意来?就算是勉强来了,本地稀少的物质也供养不起藩王这些只进不出的寄生虫。

因此,明朝藩王只能扎堆于湖广省和河南省。

湖广就不说了,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非常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不说古代,就算是21世纪农业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河南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等这些重要的农业物质全都是河南富产的。


河南农业

农产品丰富也就算了,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比如洛阳樱桃、郑州蜜桃、南阳月季、洛阳牡丹等等不计其数的土特产,这些可都是王公贵族最喜欢的玩物。试问,这样的物资宝地,哪个习惯于吃喝玩乐的藩王会不喜欢呢?

离北京近:位于中原腹地,邻近北直隶的河南省同样也是皇帝愿意把藩王分封在河南的主要原因。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河南除了西部有一小部分山地丘陵外,基本上都是平原。交通便捷外也使得河南基本上是无险可守,藩王造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这么多藩王被封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想造反,谅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


况且河南离北京还相当的近,因为藩王们都想“庶几咫尺天颜”,所以河南也很合适皇帝把关系最亲近的藩王分封到这里。比如万历皇帝的亲弟弟潞王和最喜爱的儿子福王都是封在河南,如果得到皇帝的允许,这些血缘关系近的藩王很快就能到皇帝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在以农业为主和交通不便的明王朝,河南简直是安置藩王的的最佳场所。

恶劣影响

分封到河南的藩王对藩王来说是一大福利,但对于河南民众和官府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根据《明经世文编》的记载,到了明隆庆时期,河南全省“计有亲王五,郡王八十,将军、中尉、郡县主君、仪宾,并无名禄者共六千八百九十余人”。宗藩生计成为明王朝中央政府和河南地方政府很头疼的一大经济问题,而且,这还是隆庆时期的藩王分布,万历时期河南一省又多加了两个亲王,负担比以往更加沉重。

对于分封到河南的宗室,河南一省就要承担七个亲王,上百个郡王和不计其数的宗室子孙的俸禄发放。这些还是正常的财政支出,还没有算上对这些宗室的不少临时性或特殊的补贴和支付,如婚丧之事、建造宫殿府第、修筑陵墓、为宗室服务的仪仗卫队官员俸禄及额外的赏赐等。不仅如此,河南还要承担皇帝封给藩王的庄田和盐田等不动产,比如万历皇帝弟弟封给潞王朱翊镠在河南的庄田,差不多就要把河南的所有良田都搜刮完毕了。

河南一省承担七个亲王,完全就是“疲于禄米之输甚矣,而诸藩供亿尚尔不足”,哪里还有能力给朝廷交税和资助贫困老百姓呢?

分封到河南的宗藩不仅占有河南的大量田产,还大肆兼并土地,残酷剥削压榨贫苦农民:

被藩王占据大量财富的河南很快就和明末全国一样,变得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只不过河南的这种马太效应表现的更加强烈而已。

在河南,极端富有的藩王和极端贫苦的下层民众很快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在明末终于得到爆发。

报应不爽

在河南地区白吃白住了两百多年的朱家子孙在明末很快就遭到了报应——由于藩王的强取豪夺,贫困不堪的河南很快就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兵源所在地。

如果没有河南“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的饥民,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别说和明王朝夺取天下,就连能不能躲过朝廷大军的追杀都成为了问题。


而那些所谓“生不逢时”的明朝宗室子孙,在用光了两百多年的运气后,终于成为了李自成和清军的刀下亡魂。